——集团 2025年安全工作报告(概览)
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经理 马军祥
(2025年1月1日)
2024年安全工作简要回顾
2024年,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紧紧围绕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工作要求,锚定目标,把握重点,压实责任,强化落实,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,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。
企业安全发展取得新成效
一年来,集团始终坚持“两个至上”,立足“两个根本”,围绕“1366”安全工作思路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推动矿山生产安全“八条硬措施”落实落地,全面抓实重大事故预防,聚力深化隐患排查整治,持续强化源头精准治理,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,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,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。集团连续二十四年蝉联全国“安康杯”竞赛优胜杯企业,荣获“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”团体金奖、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银奖,30名参赛选手获奖,金奖2人、银奖1人、铜奖1人。
重大事故预防实现新提升
●煤矿企业:瓦斯治理上,实施“七条硬性管控措施”,强化分级、分类、分区管控,推进高瓦斯矿井应用型智能通风建设。水害防治上,深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重大灾害超前治理,实施探放水“五点一环”闭合管理。顶板管理上,建立健全“五位一体”顶板管理体系,推进先进采掘装备技术升级改造。
●化工企业:聚焦“两重点一重大”,持续深化重大危险源“135”管控模式,实施“五大专业”专项安全管理,化工安全基础持续巩固。
●地面安全: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等专项行动;系统优化电力系统设计,切实提升供电安全水平。
双重预防机制发挥新作用
深入实施风险分级管控。各单位持续按照“班组每班、队组每日、科室每周、单位每月”开展风险预判,摸清风险底数,实施动态管控。
高质量开展隐患排查治理。高标准整改落实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;扎实开展季度安全大检查等,运用“六查”工作法综合分析、溯源分析,开发运用风险隐患线上闭合管理系统,推动全覆盖排查、全领域整治、全链条负责。
管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
持续强化“完善责任、落实责任、层次管理、追究责任”闭合管理责任体系建设,扎实推动各类区域网格化包保、各项措施清单化明责、各级人员规范化履职、隐患整改流程化闭合。各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制定区域网格化包保清单,进一步夯实全员、全方位、全过程安全管理基础。同时,优化完善集团安全奖惩体系,推动全员增强安全意识,落实安全责任,提升安全能力。
安全基础管理再上新水平
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。深入推进智能化厂矿建设。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。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。强化安全培训教育。
2025年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
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,全面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,认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的工作要求,坚持“严、紧、深、细、实”,坚持“五不为过、五个必须”,坚持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按照“1366”工作思路,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矿山生产安全“八条硬措施”落实落地,进一步巩固安全文化体系、管理体系、预控体系、应急体系、监管体系、奖惩体系运行效果,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,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,煤矿力争实现全年伤亡事故为零,化工单位及其他地面单位力争实现无重伤及以上事故,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2025年安全工作主题
固本强基、明责强能、提质强效、保安强企,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集团高质量发展。固本强基,就是抓基础、固根本,全面夯实安全底座;明责强能,就是抓责任、强本领,织牢织密安全防线;提质强效,就是抓质量、重效果,全力提升安全效能;保安强企,就是抓系统、抓关键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,推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集团高质量发展。
2025年安全工作总体安排
固牢根基、筑牢防线,下好安全生产“先手棋”
●强化安全文化体系建设
强化思想政治引领。要坚持立行立改,全面抓好问题整改。
强化安全宣传教育。要全方位强化安全宣传教育,推动时时见安全、处处有安全,让“风险可控、事故可防”安全理念融于心、见于行,切实增强安全文化覆盖面、渗透力、影响力,真正推动全员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,防范意识融入日常。
●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
去年,集团着力推行“完善责任、落实责任、层次管理、追究责任”闭合管理责任体系,建立“三清单”制度,今年要下更大的力气做深做实。一是持续完善责任。二是严格落实责任。三是深化层次管理。四是严肃追究责任。五是精准奖惩考核。
●强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
加强风险分级管控。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,精准辨识危险源,科学开展风险评价,细化制定风控措施,确保各类风险可控。
深化隐患排查治理。深入推进国务院安委办安全生产督导、省安全生产政治监督等反馈问题的长期长效整改;推动各类隐患标本兼治、系统治理;强化全员隐患自查。
●强化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
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;未达标准化二级的危化企业要制定限期达标创建方案;持续推进工贸、建筑等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,做到“应达尽达”。
推动全员、全方位、全过程标准化管理。各专业部门全面梳理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及现行企业标准。
●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
强化应急指挥管理。建立统一指挥、反应灵敏、上下联动、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。夯实应急保障基础。建立集团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信息数据库,实现应急物资和装备统一调配。
提升应急实战水平。高标准组织综合应急预案、专项预案演练和现场处置方案“实演实练”。
聚焦重点、综合治理,深耕安全生产“责任田”
●强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
强化瓦斯治理。坚持区域治理、综合治理、超前治理、系统治理,稳步推进“四区”联动瓦斯立体治理模式。
强化水害防治。全面推行水患区域“四线”管理;系统查清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;深化运用智能地质保障系统,以数智赋能防治水安全。
强化动压灾害治理。深入开展地质力学参数测试和分析。
强化顶板管理。加强“三特殊”情形下顶板管理;充分利用新技术、新装备提升顶板治理能力。
强化防灭火管理。因地制宜建立科学高效的防灭火系统,提升紧急情况下注惰能力;严格执行矿用高分子加固、充填材料审批流程和入井监测流程。
强化综合防尘管理。强化干式除尘风机管理,因地制宜采用除尘器、泡沫降尘技术措施,扎实开展矿井粉尘测定工作,实现多维、精准、高效降尘。
●强化化工重大风险防控
强化“两重点一重大”管理。监督各企业严格落实包保责任;规范“两重点一重大”监控系统日常管理。
强化设备装置管理。全方位建立评价标准;强化老旧装置分级分类专业管理,有序推动老旧装置更新改造。
强化工艺运行管理。全面开展工艺操作风险辨识;优化工艺设计,完善相关管理制度。
强化检修作业管理。落实特殊作业“无视频监控不作业”要求,确保检修安全有序进行。
强化“三基”“三纪”管理。严抓基层建设,强化基础工作,抓实基本功训练,严肃工艺纪律、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,确保各项安全举措落到实处。
●强化地面单位重大风险防范
常态化开展风险预判管控,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,有效防范事故发生;各单位、各部门要深刻汲取去年“1·26”供电事故教训,强化供用电重大风险防控,实施电气设备“一柜一档”全生命周期管理,有序推进供电系统改造,强化继电保护和定值整定管理、应急电源管理、春防春检“四化管理”,坚决杜绝因保护设置不合理、擅自解除保护发生异常停电事故。
●强化薄弱环节重大风险防范
深化危险作业安全整治,加强动火、受限(有限)空间、高处、吊装、危险化学品装车及煤矿启封密闭、揭煤、清仓等危险作业安全监管,认真执行作业标准、实施专项措施、严格作业审批,全力确保危险作业安全;强化变化环节管控,完善变化环节分级管理制度,对各类变化超前预控、动态掌控、程序调控,实现全方位闭合管理;加强承包队伍管理,特别是化工单位承包队伍管理,严把准入、管理、监督“三道关口”,将承包单位纳入统一管理,严格资质确认,深化动态检查,强化培训教育,切实提升正规有序作业能力。
锤炼能力、锻强本领,提升安全生产“战斗力”
●提升科技保安能力
加强智能化厂矿建设。煤矿企业持续完善智能化矿井建设后评价体系,推进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,实现标准完善、规范运维、智能见效;化工企业强化人员定位系统等运行管理,加快过氧化工艺自动化改造进度;危化企业提升安全信息化、智能化管控水平。
加强技术攻关、装备升级。持续推进瓦斯治理、复合灾害技术攻关,提升井下安全作业水平;推广应用智能巡检、智能监控、在线检测等先进技术装备,提升化工安全稳定运行水平。
加强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。持续完善数字化管控平台安全管理模块功能,探索智能分析路径。
●提升全员安全素质能力
加强安全培训计划管理。将安全培训纳入各单位全员素质提升总体规划,强化培训考核评估。
深化警示教育。持续开展“一月一案例”、安全大讨论等活动,针对性开展分类、分级培训,反复学习《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》,切实增强员工安全意识。
强化全员技能培训。充分利用实训资源,通过“师带徒”“干部上讲台、培训到现场”等方式,扎实开展岗位标准作业培训。
●提升安全执行力
狠抓工作统筹执行力。梳理完善各项执行流程,注重权责适配、高效协同、无缝衔接,形成各司其职、分层落实的工作合力。
狠抓制度落实执行力。及时更新完善各项安全制度,确保有章可循;将各项制度要求融入“三清单”及岗位作业标准内容,确保按章执行;强化对制度要求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,确保执行有效。
狠抓现场管控执行力。坚持“现场为王”,精准识别现场风险,严格落实管控措施,有效制止违章行为;各级值班带班人员严格执行“三走到,三必到”制度,确保现场巡查无盲区、无死角、全覆盖;各级安全包保人员强化现场督导检查,及时纠治现场隐患。
责任编辑:郝佳丽